文︱曾宪勇

摄于2019年岁末,那时尚无新冠疫情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年时间的指针已经移过中点的这一刻,我决定把此前的一些感触整理一番发出来,权且作为站在2020年时间中点时,自己心路历程上的一页“笔记”吧。
如果我们把每一年都当作自己的一次“远足”,那么对于很多人而言,2020年似乎过于艰难和漫长。

残酷的2020年,让我们发现了太多“真相”。
“广告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的晴雨表,数字营销是广告行业的排头兵。”这句话不错。
今年年中的时候,有着“数字营销风向标”之称的金鼠标曾经策划过一期名为“数字营销红与黑”的专题。他们采访了20位业内人士,邀请他们分别从行业洞察、人文生活、企业发展三个篇章发出不同的声音。
作为金鼠标数字营销大赛的历年评审委员之一,本人也接受了金鼠标的这次访谈。

当时,国内外新冠疫情的走势还并不明朗,我只是结合自己对今年疫情下各行业的感受,做了一些相对感性的回答。
行业洞察篇
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日子里,人们的互联网消费时长突然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餐饮、酒店、线下教育、旅游、物流、超市百货等行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室内线上健身、线上娱乐(网上追剧、云蹦迪、直播、在线影视剧、网游或手游)和网购很自然成为了人们更为关注的替代性产业。
然而,部分商家显得有些用力过猛而被诟病,而另外的商家却明显发力不够迅捷(此处略去1万字)。
这次突然到来的疫情,倒逼着一些用户不得不从一些消费场景切换到另外一些消费场景。甚至导致部分消费场景(如理发店、汽车4S店、密闭餐饮场所、庙会、组团旅游等)在疫情严峻的时候直接“消失”。
2020年初至今倒闭的中国互联网品牌
(数据源自@IT桔子)

如果一家企业此前早已同时构建了线上和线下销售场景,那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到来之际,其本身受到的影响和冲击实际上是有限的。真正受到致命打击的企业往往是还没有来得及构建线上替代渠道的那些企业。
当然,因为供应链上某一个链条断裂而导致自身受累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电商行业和餐饮行业这段时间也明显受到了被强行暂停的物流行业的间接影响。
这次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可以说是很深远的,尤其是一些习惯以线下生产和服务的规模化企业。立即受到疫情重创的行业以餐饮、酒店、旅游、交通、物流、文化娱乐、超市百货等为主。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述这些行业虽然立即受到了巨大影响,甚至遭遇了断流式打击,但一旦疫情解除,这些行业很可能会面临报复性反弹,马上迎来市场的繁荣。
因此,这些行业人士其实还要保持乐观心态,目前最佳的策略是转危机为良机,积极为解除疫情后的各方面业务做好准备工作,届时如果凭借迅速启动来抢夺市场制高点,反而很容易超越对手。

携程老板梁建章开启“BOSS直播”大招带货
不过,此前我对一些行业(比如旅游和餐饮)的复苏投以很大期望,但因为疫情的摇摆不定,大面积复苏的迹象至今还没有出现。今年的确很难。
而我们反观另外一些行业,对它们产生的影响和打击却更为深远。
与一些体力密集型的线下工厂类似,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大多属于脑力密集型企业,这次疫情中允许企业复工的条件往往是很苛刻的(人均占有工位面积、检疫及消毒措施、人员返程隔离措施等),这给这些企业戴上了无形的成本枷锁。
与此同时,企业的房租和工资这两大部分支出在春节期间及复工前都将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现金储备不足的企业会在资金链上遭遇巨大挑战。平时一些“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这次疫情爆发时却成为了企业倒闭或衰落的“绝症”或“重症”。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行业中不断闪现。
2020年的上半年,有几件互联网事件曾经较长时间被人们作为谈资。然而,人们的记忆真的只有短短7天。

我在2019年瑞幸咖啡上市时发出的一条微博
无论是瑞幸咖啡的财务欺诈与“元气满满”的面孔,还是阿里巴巴蒋凡事件及P8员工招聘小三事件,无论是倒在抗疫第一线的李医生之音容笑貌,还是一举“端掉”15人高考“作弊团伙”的苟晶事件,几度沉浮之后便成为人们记忆中的“过眼云烟”。

在疫情之初,曾有一些企业的创始人提出不惜公司倒闭也要照顾员工、坚决不裁员的表态,这种彰显正能量、振奋团队的表态固然值得赞赏,但同时也会引发我们的深思,真正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敢于承诺不顾一切地善待员工的企业,又能有多少呢?
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在疫情严重、民众困守家中的春节期间,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却出现了历年春节期间都没有出现过的空前热度。
往年春节期间,行业微信群中除了特定时刻的红包团拜和连绵不断的自发红包拜年之外,一般不会因某个事件展开持续而热烈的讨论,大多数人们会将精力投入到亲友线下聚会和体味旅游风景。
今年则完全相反,很多微信群从国家法定年假开始前,便开始保持连续一个多月的互动热度。作为群主的我,在这个假期期间也不得不时刻注意查看群里大家互动的内容和尺度,以求合法合规。

“老乡鸡”老板束从轩手撕员工“减薪请愿书”
“线上发布会”也成为业内企业在疫情尚未结束期间不得已而使用的资讯发布和推广方式。该形式此前只是作为“非常规武器”偶尔而为之,往往被视为企业为节省成本开支而使用的一种手段。
不过,线上发布会的传播效果与相关企业的推广力度和产品属性息息相关,如果初期的策划不利或推广方式有限,很可能起不到线下发布会的替代效果,而很容易变成企业们一种“走走形式”的“行为艺术”。
另外,由于举办方很难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对参会者的注意力进行干预和影响,会议内容能否实时触达参会者,形成有效互动,也是一个需要主办方考虑的问题。
从实操情况看,在线上发布会出面的企业高层也应该提前进行必要的培训或提醒,这样会让线上发布会传达的内容更加精准,节奏更为紧凑,活动更加高效。
在品牌(广告主)的数字营销举措方面,个人认为相当多的品牌并没有及时抓住这次疫情给予他们的机会。
企业发展篇
在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方面,因为身在媒体行业,本人所在媒体网站的业务暂时没有受到较大的直接影响,但从日常和企业朋友的接触上看,这次疫情对他们的业务造成的创伤不能低估,或者说迟早会传递到媒体行业。

疫情下很多企业采取了远程值班或者AB班轮值类的“分布式计算”员工协同模式,这次疫情对员工协同模式的“倒逼”或许给了很多企业一次思考和强化的机会。
企业管理者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模式,是否可以通过搭建一套完整高效的在线办公系统或沟通管理平台,来进一步提升团队的远程协同工作能力。
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在思考如何有效规避现金流不足的风险,如何更多地加大线上业务投入的比例。
随着公域流量获取成本的不断攀升,获取私域流量对业务的支持,正在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客户的重点需求,同样也成为部分以服务上述企业客户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媒体管理者的思考方向。
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此前并不关注的线上业务,扩展影响力更为精准的私域流量,及时完成以上动作的企业们可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个人感受篇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虽然自己在2003年曾亲身经历过北京的那场非典疫情,对于应对疫情有一定的“经验”,但时隔17年之后,自己仍然对本次疫情灾害给民众带来的伤害感到刻骨铭心。
疫情之下,无论尊卑贵贱,名人、医生、官员与普通民众的生命在病魔面前都在被以同等方式进行对待。官员的刚毅执著和民众的坚忍向前都在同一时段交映生辉。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少数官员的贪腐无能和部分民众的随意任性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诸多风险。
在感慨之余,自己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这个世界还存在着瘟疫、战争、车祸等这样的“不可抗力”的时候,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的付出和回报都是奢侈的。
所以,人们必须要勇敢地做每一件自己喜欢而一直犹豫不决的事情,勇敢地说出每一句或许自己未来不再有机会表达的语句,关爱身边每一位此时此刻自己还有资格和能力关爱和陪伴的亲人、友人、世人。

春节宅家期间,自己出于个人兴趣完成了三期非商业性的自媒体文章编排和发布。
疫情刚刚开始时,自己通过天字一号社群征集到近百张全国各地反映疫情发展的实拍照片,发布了一篇《黑镜│68张实拍照片,友人镜头下的中国“战疫日记”》,用以记录这段民众尚处于懵懵懂懂阶段的日子。
更有纪念意义的是,后续本人有幸征集到100多张社群朋友佩戴口罩留念的照片,制作剪辑成珍贵的视频分享留念。不知道在疫情过去之后,当我们重新翻开当初的这些照片,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和追忆。

也正是在这段封闭的日子里,自己先后开通了两个微信视频号@曾宪勇 @爆料咖啡屋,并在今年投入了一定精力在这个全新的平台。





个人非常看好微信视频号未来的发展,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形成持续的内容输出。
2020年初,我在天极自媒体启动了一个名为《我和我的自媒体之路》的系列访谈。
我希望以全新的视角了解自媒体朋友们在自媒体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选取他们记忆中的一些片层和感悟,给予我们这个行业和同业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思考。未来还将继续。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无论何时何地,请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曾宪勇)